澄城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答卷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593
 □文/曹建玲 梁驰

  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联系点的县级人大常委会,澄城人大常委会以实干交出了一份饱含初心与担当的“履职答卷”,彰显了基层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澄城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法治人大、有为代表、数字赋能、活力机关”目标,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深耕不辍,代表联络站“建管用评”、数字人大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等工作在省市人大相关会议作经验交流,多项工作获全国人大网、人民代表报等媒体报道。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联系点的县级人大常委会,澄城人大常委会以实干交出了一份饱含初心与担当的“履职答卷”,彰显了基层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锚定政治坐标 把稳履职尽责的“方向盘”
  以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56次党组会、23次常委会会议和132人次的研讨交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始终与县委部署同频共振。坚持重要会议、重要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确保各项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高效开展。聚焦县委“四新”澄城和“三个年”活动要求,谋划97个监督议题,做到监督紧扣县委中心、重大事项决定落实县委决策、人事任免贯彻县委意图。班子成员包联督导项目建设,委员代表在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一线勇担“六大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始终与县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政治承诺。
  精准监督发力 争当助推发展的“生力军”
  靶向监督发展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构建“靶向监督+全程问效”工作格局,系统推进项目建设、工业倍增等40余项重点工作的专题监督,开展专题调研93次,听取审议政府专项报告47项,审议通过《澄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组织代表集中视察重点项目,评议驻澄双管单位服务效能,让监督的“牙齿”真正咬合在发展的关键处。
  铁腕守护营商环境。连续三年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关注营商环境,组织代表深入企业、政务大厅明察暗访、调查问卷;专题询问直指审批流程繁琐、政策落地梗阻等8类问题,7位部门负责人直面“辣味”提问逐一作答,承诺整改时限,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县八条”惠企政策见效;合并督办执法检查报告与专题询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全链条推进闭环监督硬核落地。
  精心管好人民家底。聚焦“数字赋能+专业把关”双重保障,构建“工委力量+数字人大系统+四级代表联络站+财经专家组”监督体系,全口径监督财政“四本账”编制、预算绩效、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督促整改预算编制不细、国有资产闲置等40个问题,实现法定监督与专项监督协同发力,2025年澄城又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联系点融合共建试点县。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以人民呼声为导向,开展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樱桃苹果生猪产供销体系等19项民生工作,推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好美丽宜居家园。针对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点开展专题调研,视察交通发展、“两馆两园”等城市建设,推动城市集中供热、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难题破解,“城区停车位扩容”“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等落地更快、成色更足。
   深耕地方人大 催生基层民主的“新活力”
  全域布局夯实基层民主。建成“1+10+45+X”四级代表联络站,出台《澄城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管理综合评价办法》,实行代表履职积分管理,推动代表联络站“建管用评”规范化、“一站多功能”特色化。目前,全县885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累计接待选民万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922件(条)。
  民声为哨畅通群众诉求。致力于发挥人民诉求的“鸣哨”功能,澄城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开展“服务代表月”活动,打造“代表有约——国家机关负责人走进联络站”金色名片,催生了“代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