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答卷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586
				
			
		事日”“求是堂”“半月谈”等议事新风和代表“随手拍”“人大代表+”调处模式,人民代表报以《澄城人大“民情快递”陆续开通》报道推介,“代表有约”活动获市委督导组肯定。
由民做主票决民生实事。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原则,在县镇两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探索建立街道议政代表投票推荐确定民生实事项目制度,票决落地的161个县、镇民生项目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辐射受益群众十万余人,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与时俱进创新 锻造依法履职的“硬实力”
打造数字赋能“新引擎”。顺应形势需要,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开发智慧人大APP,建成11个“云上代表联络站”,每年通过平台公开征集监督议题,数字会议系统让审议效率提升30%,代表建议办理模块实现“提交—分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码”上找代表、“网格+”微监督应运而生,数字赋能代表履职案例入选《陕西市县人大工作亮点集萃》一书。
架起立法联系“直通车”。作为省、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同步授牌20个立法信息采集点,构建起“立法联系点+数字平台+信息采集点”的立法联系网络,累计提出立法建议89条,其中23条被采纳。注重将立法联系与全民普法、基层治理有机结合,组织代表开展“法律六进”、法治宣讲活动,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特色。
筑牢备案审查“法治线”。以政治高度、制度维度、报备广度、纠错力度、民意温度、融合效度为导向,通过归口专委初审、法律顾问辅审、综合联动统审,对“一府一委两院”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全口径审查,纠正《澄城县强制隔离治疗工作管理办法》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不符等问题,对《澄城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办法》程序缺项及时提出意见。澄城县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工作在全省人大相关会议作经验交流,《坚持“六度”导向全面提升备案审查质效》在人民代表报登载。
发挥代表作用 彰显为民代言的“真本色”
坚持“双向发力”优服务。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代表2800余人次,邀请代表1026人次列席全县重要会议,建成“新耀调解室”“李王鹏工作室”等一批代表履职示范点,推行代表为民办实事承诺制、履职积分制和年终述职制,常委会班子成员走访代表352人,召开政情通报会30场,举办实用技术讲座11场,赠送书籍2400余册,把温暖送到代表们的心坎里。
畅通“建议办理”快车道。引导代表“先调研后建议”,建立“办前联系问需、办中沟通问计、办后回访问效”机制,实行领导重点督办、工委归口督办、代工委专题督办,澄城县人大常委会APP实时跟踪建议办理进度,《关于加大樱桃产业培育的建议》等276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高质量的建议办理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建议不白提、代表真管用”。
建强“专业履职”生力军。秉持“小型、方便、专业、实效”原则,打破地域界限,从200多名代表中精选人才,组建9个专业代表小组和45个课题小组。这些“智囊团”发挥行业优势、专业优势、联系优势,开展173次“小切口”监督调研,形成71份调研报告,以小快灵的实效为县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树立“榜样引领”风向标。挖掘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扎根基层37年”、省人大代表杨铁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建成2个人大代表学习教育基地。举办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活动,从历届人大代表中评选出15名“最美人大代表”,让榜样力量照亮代表履职之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耿建民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袁丽代表等在澄城四级人大代表奋勇争先,用实干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从精准监督到立法联系,从数字赋能到为民代言,在澄城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遍布古徵大地。站在新起点,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民主法治之花在古徵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
	由民做主票决民生实事。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原则,在县镇两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探索建立街道议政代表投票推荐确定民生实事项目制度,票决落地的161个县、镇民生项目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辐射受益群众十万余人,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与时俱进创新 锻造依法履职的“硬实力”
打造数字赋能“新引擎”。顺应形势需要,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开发智慧人大APP,建成11个“云上代表联络站”,每年通过平台公开征集监督议题,数字会议系统让审议效率提升30%,代表建议办理模块实现“提交—分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码”上找代表、“网格+”微监督应运而生,数字赋能代表履职案例入选《陕西市县人大工作亮点集萃》一书。
架起立法联系“直通车”。作为省、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同步授牌20个立法信息采集点,构建起“立法联系点+数字平台+信息采集点”的立法联系网络,累计提出立法建议89条,其中23条被采纳。注重将立法联系与全民普法、基层治理有机结合,组织代表开展“法律六进”、法治宣讲活动,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特色。
筑牢备案审查“法治线”。以政治高度、制度维度、报备广度、纠错力度、民意温度、融合效度为导向,通过归口专委初审、法律顾问辅审、综合联动统审,对“一府一委两院”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全口径审查,纠正《澄城县强制隔离治疗工作管理办法》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不符等问题,对《澄城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办法》程序缺项及时提出意见。澄城县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工作在全省人大相关会议作经验交流,《坚持“六度”导向全面提升备案审查质效》在人民代表报登载。
发挥代表作用 彰显为民代言的“真本色”
坚持“双向发力”优服务。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代表2800余人次,邀请代表1026人次列席全县重要会议,建成“新耀调解室”“李王鹏工作室”等一批代表履职示范点,推行代表为民办实事承诺制、履职积分制和年终述职制,常委会班子成员走访代表352人,召开政情通报会30场,举办实用技术讲座11场,赠送书籍2400余册,把温暖送到代表们的心坎里。
畅通“建议办理”快车道。引导代表“先调研后建议”,建立“办前联系问需、办中沟通问计、办后回访问效”机制,实行领导重点督办、工委归口督办、代工委专题督办,澄城县人大常委会APP实时跟踪建议办理进度,《关于加大樱桃产业培育的建议》等276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高质量的建议办理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建议不白提、代表真管用”。
建强“专业履职”生力军。秉持“小型、方便、专业、实效”原则,打破地域界限,从200多名代表中精选人才,组建9个专业代表小组和45个课题小组。这些“智囊团”发挥行业优势、专业优势、联系优势,开展173次“小切口”监督调研,形成71份调研报告,以小快灵的实效为县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树立“榜样引领”风向标。挖掘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扎根基层37年”、省人大代表杨铁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建成2个人大代表学习教育基地。举办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活动,从历届人大代表中评选出15名“最美人大代表”,让榜样力量照亮代表履职之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耿建民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袁丽代表等在澄城四级人大代表奋勇争先,用实干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从精准监督到立法联系,从数字赋能到为民代言,在澄城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遍布古徵大地。站在新起点,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民主法治之花在古徵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