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周至县人大常委会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走深走实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172
    2025年8月,周至县杨哑路拓宽改造项目主线贯通。

  □文/朱虎涛 苟蕊娟

 从2022年试点推行,到如今覆盖县级和20个镇街,周至把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大胆创新实践,强化监督力度,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现在,从县城南大门坐公交去西安,不仅方便快捷,票价也便宜,还能欣赏沿途美景,这多亏了县里为大家办的这项民生实事!”家住周至的王女士所说的周至至西安旅游公交项目是2024年周至县人代会票选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从2022年试点推行,到如今覆盖县级和20个镇街,周至把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大胆创新实践,强化监督力度,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发动群众“出题” 以“民声”定“民生”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周至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入学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走访群众时,很多家长都希望能新建一所小学,增加县城学位供给,满足就近上学需求。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民发声,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建议。”县人大代表王国宁说,经过票决,周至县实验小学项目被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确定为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2023年9月1日,周至县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9000多万元,提供1080个学位,有效缓解了县城学位紧张问题。
  “学校离家近,孩子上学方便,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并且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特色社团,孩子很喜欢。在家门口就能上到这样的好学校,感到很幸福。”周至县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张女士开心说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周至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代表工作室和“数字人大”等线上线下平台,通过“代表接待日”“双联系”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和优势,组织人大代表向群众常态化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3年来,共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122个,县城实验小学、西安至周至旅游公交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建成运行,有力提升了全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监督政府“答卷” 让“实事”成“好事”
  “以前来县城镇东十字办事,停车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要绕上好几圈才能找到车位。自从城河生态停车场建好之后,来这办事停车方便多了,停车场不仅环境好,还能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一提起新建的城河生态停车场,经常在县城镇东十字办事的王先生难掩兴奋。
  王先生所说的城河生态停车场,最早是周至县城的护城河,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造成商业街,后来受市场多元化冲击逐渐萧条,且商业街地势低洼,一遇到连续大雨容易形成内涝。县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商业街周边医院学校密集、车位紧张,群众希望能将商业街改造成公共停车场。2023年,城河生态停车场项目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