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家站”变身服务基层“大舞台”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1563
				
			
		就医购药不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欠缺、教室不足选课走班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有关建议,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在多方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丹凤高级中学2025年高考成绩大幅提升,获得广大师生和群众一致好评。土门镇七星村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人才工作驿站、便民服中心及图书室等站点整合建立起新的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阅读分享、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纠纷化解等多重服务,既丰富了代表活动,也强化了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成为全县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典型。中街社区将代表联络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对接,联络站大门面向办事群众长期开放,每月安排代表定期接待群众,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开展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至少参与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季走访一次选民、收集一批建议、协调解决一批问题、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宣讲的“六个一”活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提升了代表履职水平。
建立联动机制 凝聚治理合力
充分发挥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作用,广泛引入党代表、退休干部、乡贤族长、村组干部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调解。铁峪铺镇将代表编入党建网格和志愿者队伍,借助“乡音党课”“院落会”收集民意,建立“民意清单”并跟踪解决,创新“3574”工作法,培养法律明白人20名,解决信访、产业发展等问题26件。峦庄镇推行“人大代表+司法干部+镇村干部”联合调解,化解矛盾20余起。充分发挥“一对一”帮扶村(社区)优势,定期开展法律培训,为基层代表“充电”,进一步提升代表们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蔡川镇“联络站+调解室”采用“五步调解法”,化解信访积案2件、纠纷26起,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寺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主动收集矛盾信息,参与调处化解、跟踪督办等服务事项,去年以来,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4件,开展群众帮办服务 26次。全县各级代表联络站扎实开展“走基层访民情办实事”百日专项行动,建立了“接待有登记、登记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的工作机制,先后联系走访选民5万余人,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慰问困难群众130余户,推进办理代表建议168件,密切了代表与群众联系,激发了代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热情。
党建引领振兴 绘就和美乡村
探索“推进党建+代表联络站”模式,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代表活动的组织领导,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落实到“神经末梢”,实现了党建引领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优势,结合产业与民生需求,赋能乡村振兴。棣花镇果旅融合联络站通过技术培训、土地流转支持,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举办科管培训500余场次。商镇中心代表联络站聚焦“一老一小”缺关爱、缺陪伴、缺照料等问题,在传统佳节、重要节日对老人进行慰问,定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围绕孩子“有地玩、有人管、能成长”的目标,建立“快乐童年”活动室,每天下午4点免费开放。探索开展公益托管班,解决“八小时”外孩子“无人教”难题,先后被学习强国、《商洛日报》等媒体报道。各级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视察调研活动,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统领,鼓励有专业特长的代表参与到镇村规范建设,先后争取项目157个、协调资金1850万元,开展村庄清洁行动5826次,整治村容10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4万余吨,建设卫生厕所400余座,安装路灯300余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100余座,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评选文明家庭140个,道德模范23人。先后涌现出龙驹寨街道资峪沟三里栈原著民宿、陶缘记农庄、下湾水泊梁山农家乐、马炉红色教育基地,棣花镇许家塬果耘艺农庄、武关镇茶乡毛坪、峦庄镇河口云溪里、寺坪镇文家谷和南山院子、商镇王塬和黑沟河等产业发展示范村,蔡川镇留仙坪红色美丽乡村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系丹凤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建立联动机制 凝聚治理合力
充分发挥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作用,广泛引入党代表、退休干部、乡贤族长、村组干部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调解。铁峪铺镇将代表编入党建网格和志愿者队伍,借助“乡音党课”“院落会”收集民意,建立“民意清单”并跟踪解决,创新“3574”工作法,培养法律明白人20名,解决信访、产业发展等问题26件。峦庄镇推行“人大代表+司法干部+镇村干部”联合调解,化解矛盾20余起。充分发挥“一对一”帮扶村(社区)优势,定期开展法律培训,为基层代表“充电”,进一步提升代表们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蔡川镇“联络站+调解室”采用“五步调解法”,化解信访积案2件、纠纷26起,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寺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主动收集矛盾信息,参与调处化解、跟踪督办等服务事项,去年以来,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4件,开展群众帮办服务 26次。全县各级代表联络站扎实开展“走基层访民情办实事”百日专项行动,建立了“接待有登记、登记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的工作机制,先后联系走访选民5万余人,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慰问困难群众130余户,推进办理代表建议168件,密切了代表与群众联系,激发了代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热情。
党建引领振兴 绘就和美乡村
探索“推进党建+代表联络站”模式,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代表活动的组织领导,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落实到“神经末梢”,实现了党建引领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优势,结合产业与民生需求,赋能乡村振兴。棣花镇果旅融合联络站通过技术培训、土地流转支持,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举办科管培训500余场次。商镇中心代表联络站聚焦“一老一小”缺关爱、缺陪伴、缺照料等问题,在传统佳节、重要节日对老人进行慰问,定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围绕孩子“有地玩、有人管、能成长”的目标,建立“快乐童年”活动室,每天下午4点免费开放。探索开展公益托管班,解决“八小时”外孩子“无人教”难题,先后被学习强国、《商洛日报》等媒体报道。各级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视察调研活动,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统领,鼓励有专业特长的代表参与到镇村规范建设,先后争取项目157个、协调资金1850万元,开展村庄清洁行动5826次,整治村容10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4万余吨,建设卫生厕所400余座,安装路灯300余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100余座,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评选文明家庭140个,道德模范23人。先后涌现出龙驹寨街道资峪沟三里栈原著民宿、陶缘记农庄、下湾水泊梁山农家乐、马炉红色教育基地,棣花镇许家塬果耘艺农庄、武关镇茶乡毛坪、峦庄镇河口云溪里、寺坪镇文家谷和南山院子、商镇王塬和黑沟河等产业发展示范村,蔡川镇留仙坪红色美丽乡村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系丹凤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